泽雅古道之--门槛山

  • 作者:
  • |
  • 时间:2015-08-14
  • |
  • 浏览:3610

题记:泽雅素以崇山峻岭、小桥流水、奇石古树而扬名。随着泽雅人口的增多,因而有平原往高山移居的历史。泽雅81个村大多数分布在各个山头,门槛山村人居历史是从源口移居上来,以林姓和徐姓为主。海拔689米,是泽雅最美丽的高峰之一。因为其一山隔开两大镇,所以以门槛命名,跨过门槛,将是藤桥平原地带,所以这也算是泽雅整个丘陵地貌之门槛。

一、坐北朝南的门槛山古道穿插在枫林、松林之间,蜿蜒曲折盘旋上山,初冬温暖的阳光中我们去探访如诗如画的门槛山古道,古道入口在雷峰村,林源公路旁。雷峰村属于大坪头村是一个自然村,有30多户人家,背靠巍巍青山,沿公路条状分布而居。村西有巨石,受过雷击,俗称雷轰岩,后依方言谐音变为“雷峰岩”,村遂名雷峰。

二、门槛山古道苍古高峻,野味十足。在古道上,看山,看云,赏落叶,听风,听鸟鸣,听水声,大自然修炼的气场,绵厚大气,把人整个包容进去,而弥漫出来的清气,让人身心俱静俱清。人在其中行,就如草叶上的一滴露水,就如古道上的一片枫叶,就如山涧里一串水声,就如头顶的一声鸣啭,或者就是古道上的一块顽石……。  一路风景,让人驻足不前,流连不舍。苍山远,落叶锦绣,古道长,这是冬天门槛山古道的绝美景致。

三、前面转弯处一条小桥横跨山涧之上,一颗“三年背”驻守桥头,从桥头到前方徐徐上升的古道上,只见红棕色的松针几乎淹没了整条古道,几点灰黑的石头若隐若现斑驳其中,更添古意悠悠。

四、古道由于上山公路的建设,多处出现中断,但是古道边石头的亭子依然在给我们讲述千百年来的古道上的各种奇迹和故事。

 

五、穿过公路紧挨着石头亭的古道上行,几颗大松树挺拔傲立,在泽雅古道中有大松树的古道不多,因为上世纪60年代的大办钢铁用松树炼油的大工程将泽雅的大松树几乎灭绝,门槛山古道还能保存多棵古松已经非常难得。

六、在我们庆幸自己,谈论松树的性格和精神中不知不觉又再次穿越公路,眼前的景色突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古道变的相对平坦,植物以毛竹和樟树相间为主,这就到了大坪头村,村庄虽小但有几十棵大樟树包围在古道和村庄。

七、大坪头村庄依山而居,地势相对平坦,视野宽阔,安静悠闲,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木屋虽然没人居住,但是却很清洁,门前一棵红茶花含苞欲放,偶尔绽放的花朵似乎是迎接我们这些稀客。

八、过大坪头村后,古道因公路建设中断了好长一段,我们只能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大概走了七八百米的路程,又看到公路左边上行的古道岔口,沿着古道继续约30分钟就到门槛山村了,门槛山原有村民500多人,现大多移居各地,只留下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在守护着自己的老家。古道在村里也就结束了,我们打听村民后寻找到登顶的路线继续前行。

九、登顶的路上野果飘香,乌溜溜的“直林”就藏在“狼箕柴”里。“直林”学名叫“赤楠”,常绿灌木,枝叶如城市绿化带种植的黄杨。因为主枝笔直,大的有四五米高,所以俗称“直林”。这种野果有核,从红紫到黑紫,食用外皮,到冬天经霜雪冻,更具甜味。儿时,家人冬天到山上砍柴看到“直林”就会折枝带回家给孩子。只要大人的柴草一到家,孩子们就会在柴堆里寻找乌溜溜的“直林”,不过你不认识野果的时候不要轻易贪食防止中毒。

十、东西横卧的门槛山远看很平坦,看起来就像门槛一样,当我们走近她的时候却是两头高,中间低,登顶的道路刚好在山的正中间。门槛山之美,在于山形美。门槛山从东到西绵延几千米,像一条苍龙,在群山围起的天池里,遨游腾飞。站在门槛山山梁的中断看,就像一匹长鬃飞扬的骏马,奔跑驰骋天地间。

十一、门槛山之美更在于气势。站在门槛山顶上,千峰万壑尽收眼底。眼前的连绵群山、万仞绝壁、万丈深渊都被一件墨绿色大衣罩住,显得神秘厚重,让人不知底下藏着什么样的东西,但是内心却分明感受到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直击我内心,让人惊心动魄。

十二、从门槛山山梁的东面慢慢行走到西面,仿佛在天上行走,两头都是万丈深渊。山梁的灌木从中,竟然有几朵映山红灿然开放,这让人惊诧不已。在这寒风凌厉的冬天,在这枯燥的干冬,在这冬天的高山之巅,这几朵映山红是春天开到冬天的吗?还是春天派来的使者?提早预告春天的到来,给人希望。或许映山红就是天上的仙朵,四季常开着。